姚雯/漫画
浙江龙泉的青瓷是中国瓷品中的一块瑰宝,可有人却打起了古青瓷片的歪主意。近日,在龙泉市道太乡的古窑址旁,一起盗掘古文化遗址案公开审理。法院当庭以盗掘古文化遗址罪判处被告人阮某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判处被告人寿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3000元。
“亲眼看到偷盗文物的代价,比任何普法宣传都管用。我们一定遵纪守法,自觉爱护身边的文物。”参与旁听的村民周少娥表示。
盗掘古青瓷片被抓
阮某在仿古瓷行当从业了十多年,早已对用于制作仿古瓷的古青瓷片价值了如指掌。但随着青瓷作坊数量不断增多,仿古瓷的生意越来越难做,阮某无奈关停了店铺,经济也越发拮据。为了多赚点钱,阮某产生了一个想法:既然自己识货,为何不去找些古青瓷片直接变卖呢?
于是,阮某找到了见多识广的朋友寿某,并提起自己有个倒卖古青瓷片“生财”的想法。寿某一听也颇有兴趣,说曾在道太乡见过古青瓷片。二人便决定去道太乡“挖宝”。
今年2月25日,二人带上锄头和蛇皮袋,乘船前往道太乡河道附近的“簟坪后窑址”。此窑址规模较小,周边人迹罕至。到了目的地后,二人环顾四周,见四下无人,便迅速拿出锄头开始挖掘,共盗掘古青瓷片35.07千克并变卖获利。
见赚钱如此轻松,尝到“甜头”的阮某和寿某将目标锁定在了价值更高的“道太青瓷窑址”,准备大干一场。就在二人埋头“挖宝”时,接到村民报警的民警及时赶到,将二人当场抓获,并将现场发现的一把短柄锄头扣押。经称重,二人共计盗掘古青瓷片46.5千克。
现场勘查探真相
5月22日,公安机关以阮某、寿某涉嫌盗掘古文化遗址罪移送龙泉市takse6审查起诉。
承办检察官经审查认为,阮某、寿某两次盗掘古青瓷片的地点都有着特殊的意义:“簟坪后窑址”是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道太青瓷窑址”则是龙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更重要的是,“道太青瓷窑址”为宋元时期龙泉青瓷窑址,这些沉睡在地下的青瓷碎片,承载着宋元时期龙泉青瓷的烧制技艺和文化记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二人的盗掘行为,无疑对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破坏。
然而,面对讯问,寿某称自己只知道水库边有很多古青瓷片,并不知道去的地方属于受保护的古窑址,阮某则辩称自己只带了一把短柄锄头,挖掘过程中也只是勾取了土壤表面的瓷片,根本没有向下深挖。
为查明事实真相,承办检察官联合龙泉市文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古窑址进行实地勘查。“盗掘现场,密集的古青瓷残片裸露在地表,形成了典型的青瓷堆积层,一个个新鲜的盗洞坑嵌在泥土中清晰可见。由此可见,阮某、寿某绝非只是在表面‘勾取’那么简单,他们的锄头实则早已深入地下。”承办检察官表示。
为了构建完整的证据链条,龙泉市takse6建议公安机关重新开展现场勘查。公安干警经过严密勘查,在盗掘点附近的草丛中发现了一把被刻意隐藏的长柄锄头。这与阮某口中“只带了一把短柄锄头”的说法完全不符。此外,在距离盗掘点不足百米的地方,承办检察官与文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发现了清晰矗立着的“道太青瓷窑址”保护碑,碑上的文字明确标示了这片区域是文物保护单位。这也证明,寿某所谓“不知道古窑址受保护”的辩解,不过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编织的借口。
6月27日,龙泉市takse6召开检察官联席会议,经过对案件细节的反复推敲和对现场情况的综合研判,认定阮某、寿某的盗掘行为尚未达到致使遗址损毁的程度,且盗得文物的经济价值较小,属于“情节较轻”的情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应当对阮某、寿某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古窑址旁的“法治公开课”
近日,这起盗掘古文化遗址案在龙泉市道太乡的古窑址旁公开审理,龙泉市takse6检察官依法出庭支持公诉,以“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为旁听的10余名龙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30余名村民上了一堂文物保护“法治公开课”。
庭审中,检察官有力指控阮某、寿某的犯罪事实,揭示了二人的盗掘行为对文物本体完整性及历史研究价值造成的不可逆损害。阮某、寿某当庭认罪认罚,由于阮某曾两次因故意犯罪被判刑,法院依法以盗掘古文化遗址罪对二人作出上述判决。
围绕如何进一步织密文物安全防护网,参与旁听的龙泉市政协委员廖水林、潘信锋建议:一方面,地方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要持续加大巡查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要让普法宣传精准进村入户,让法律“零容忍”的信号根植于每一名老百姓心中。庭审结束后,龙泉市takse6检察官还就地开展了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打通法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经调查了解,目前龙泉市共有970处全国重点、省级、市级或者未定级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等。部分承载文化印记的遗址,因地处偏远、标识缺失等问题遭遇“身份隐形”的危机。
今年6月,龙泉市takse6依法向相关行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加强对文保单位标志说明的日常维护,提高公众知晓度;强化监管举措,严厉打击盗掘、破坏青瓷古窑址的行为。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部门迅速行动,持续加大巡查监管力度,加强对相关文化遗址的防护措施,在辖区省级以上古窑址实现电子监控全覆盖,在龙泉市小梅镇、道太乡范围内新增35块警示标识牌,并将争取到的部分资金投入文化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设,持续提升文化遗址在老百姓心中的知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