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se69

为获取资金用于豪赌消费、高额打赏网络主播,被告人姚某利用工作经验,通过伪造高回报投资项目的方式,“拆东墙补西墙”“借新还旧”,疯狂诈骗身边同学、朋友等12名被害人共计1683余万元,最终东窗事发。

苏检君:从房产销售精英到诈骗犯,姚某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

刘艳艳:2017年到2021年,姚某一直在不同的房地产公司担任销售,凭借出色业绩,每年的收入高达二三十万元。丰厚的收入让姚某逐渐沉溺于奢侈的消费,不仅频繁出入酒吧和高档会所,多次前往澳门赌博,更痴迷于打赏网络主播,甚至不惜用网贷平台借钱去直播间一掷千金。2021年底,姚某就职的房地产公司经营不善,此后他又应聘过几家房产公司,但工资大不如前。收入骤降,但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却难以割舍,于是,从2022年8月起,姚某开始处心积虑地向身边的朋友、同学推介所谓的“房产垫资项目”。

常州市武进区takse6检察官刘艳艳正在办案

苏检君:熟人诈骗案屡见不鲜,本案中姚某的诈骗手段很有迷惑性,他具体是怎么让老同学、前同事纷纷中招的?

刘艳艳:姚某巧妙利用曾在房地产行业工作的经历,编织能获得内部认购资格的谎言,邀请被害人参与所谓的投资项目,通过“替客户垫付房款”获得高息回报。为博取信任,姚某精心伪造与客户的聊天记录、银行流水、楼盘活动视频等。

本案12名被害人大多为姚某的同学和前同事,由于姚某长期以“借新拆旧”的方式兑付利息,长期以来被害人都被蒙在鼓里。其间,姚某还以“父亲生病”“婚房装修”“朋友父亲肝癌手术”等理由向多名被害人借钱,也都轻松得手。两年时间内,12名被害人向姚某转账累计超过1600万元。案发前,在各被害人的催要下,被告人姚某以支付收益、利息以及归还本金等名义共计还款1228万余元,其涉案金额为454万余元。与巨额欠款记录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姚某的直播间打赏记录,为争夺“榜一大哥”,姚某为主播刷礼物就挥霍了300多万!

姚某利用伪造高收益项目及各种说辞对熟人进行诈骗

苏检君:这个案子最终是如何被揭发的?法院是如何判决的?

刘艳艳:从2024年起,姚某逐渐无力兑付利息,欠债如滚雪球般高达400多万,被害人开始轮番催款,其中一名被害人多次催债无果后,要求姚某到其经营的烟酒店见面商讨还款一事。姚某在出发前曾与舅舅提及,自己要去处理一些债务问题。当晚姚某向被害人坦白所谓投资是一场骗局,双方发生纠纷,姚某给舅舅发送了一条求救信息“救我!”和一个烟酒店的定位便杳无音信。舅舅担心出事,于是报警。经初步调查,警方发现这不是一起简单的经济纠纷,求救人姚某存在诈骗的嫌疑,而且被害人还不少。随即将在场的姚某和被害人带回辖区派出所展开调查。

检察机关认为,姚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2025年5月22日,武进区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姚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部分转账记录

部分转账记录

苏检君:面对如此复杂的资金往来,检察官是如何抽丝剥茧锁定诈骗证据、确定犯罪事实的?

刘艳艳:聚焦于利用微信、银行卡转账及聊天记录梳理证据、认定犯罪事实。

第一步,锁定资金流向,确定核心事实——钱怎么来的,又去了哪。 在这个案子里,我们发现被害人被骗支付款项主要是通过微信转账和银行卡转账。所以,我们工作的起点就是全面梳理这些转账记录,精确量化了12名被害人损失的客观数额,确定诈骗金额。

第二步,结合微信聊天记录,将资金流水与双方的沟通内容进行印证。我们把调取到的嫌疑人与每一位被害人的完整微信聊天记录,按照时间线仔细梳理,发现嫌疑人在聊天中描述的所谓垫资付房款、垫资购买物料、垫资付佣金等“高回报”房产投资项目,盈利惊人,投资3.5万元10天的时间就能赚5000元,并通过伪造与相关人员的微信聊天记录来取信被害人,通过微信聊天记录完整呈现了诈骗的具体手段、过程和嫌疑人的虚假承诺,并与转账记录一一对应,证明钱是因“骗”而付。

第三步,结合口供与陈述,固定关键细节,印证电子证据,并锁定主观故意。

最终的犯罪事实认定,就是这三类证据环环相扣、相互印证的结果。

现代诈骗案中,微信等通讯工具留下的聊天记录和支付记录,往往是最直接、最全面、最难以完全篡改的核心证据。检察官的工作,就是运用专业知识和法律思维,像“拼图”和“解码”一样,将这些散落在虚拟世界的“电子足迹”与现实中的人的陈述、行为以及其他客观证据严丝合缝地对接起来,构建的完整证据链条,最终准确认定犯罪事实和数额。

苏检君:现在熟人诈骗案件频发,这类骗局通常有哪些特征?普通老百姓该怎样防范?

刘艳艳:熟人诈骗主要利用亲切感和信任关系降低受害者警惕性,具有隐蔽性强、迷惑性高的特点。嫌疑人在诈骗前可能长期与被害人维持正常交往,逐步建立“可靠”“事业有成”“有投资渠道”等人设,在关键时刻以“投资合作”“紧急借款”“代购代付”等名义提出金钱需求,辅以情感承诺如“有赚钱机会第一想到你”“赚了钱一起分”“下周准时还”,同时伪造借条、虚假合同等“凭证”,营造合法性假象。受害者则碍于情面、不愿破坏彼此关系,所以不会深入核实。

防范熟人诈骗要注意:

1、警惕“情感牌”借款,比如对熟人突然的大额借款、投资邀约,验证其资金用途真实性,如要求查看医院缴费单、项目合同。

2、拒绝“道德绑架”,如果对方以“不信我?”“这点忙都不帮?”施压,直接视为危险信号。

3、一旦被骗,及时留存银行转账、书面协议等交易证据,及时报案。

苏检君:除了办案,武进区takse6在预防这类“杀熟”诈骗方面还做了哪些工作?

刘艳艳:一是开展网格化普法宣传,组织干警深入社区针对老年人等易受骗群体,通过案例讲解、法律咨询等方式提升防骗意识;二是打造“春晖”未成年人保护品牌,通过法治课进校园、直播云课堂和青少年可视化法治教育资料库等多种形式,将反诈教育融入青少年法治德育课程;三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自制普法小视频,结合当下热点话题,以有趣有梗的口播形式以案释法,获得广泛好评。

苏检君:通过这起典型案例,检察官最想提醒公众注意什么?

刘艳艳:检察官提醒:利用熟人关系实施诈骗,具有较强隐蔽性。投资者要警惕高回报承诺,对所谓“内部项目”“稳赚不赔”收益远高于市场的项目要保持理性判断,切勿因熟人介绍就掉以轻心。

(感谢常州市武进区takse6潘人杰、夏丹对本文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