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用‘依托已办、在办刑事案件发现存量公益诉讼线索法律监督模型’,通过数据关联,从我已办理的刑事案件中发现了民事公益诉讼的线索,成功实现一案多效。这让我感受到融合发展与数字检察强强联合的巨大威力。”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takse6第二检察部主任杜江在展示会中说道。
2025年7月2日下午,这场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为主题的成果展示会在该院隆重举行,恰似一场检察智慧的“阅兵式”,让数字技术与司法实践碰撞出令人惊叹的火花。
台上,八名员额检察官以“讲述+PPT”的方式展示成果,从刑事犯罪精准打击到民事监督,从行政执行监督到公益诉讼风险预警,再到困难群体保障、行业源头治理,八个模型如同八柄精准锻造的“数字利剑”,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领域构建起立体化监督网络。
“模型应用成果展示会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大家应用模型的主动性,还促进各个模型应用小组之间相互学习、比拼与交流。”该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郭明璐表示,该院目前有效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8个,通过模型精准筛查,发现有效监督线索117条,通过线索合并,成功办理监督案件8件,模型应用效能稳步提升。
据悉,该院积极探索“数字技术+检察履职”深度融合,推进检察办案理念、体系、机制和能力变革,成立工作专班,实施“用模”攻坚行动,出台《全面推进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规定》,成立数字模型应用小组,要求每位检察官及办案组至少选用一个法律监督模型,每年组织1-2次数字监督模型使用成果展示会,切实将大数据转换为新质办案成效和新质检察监督力量。
八个模型的成果展示,直观体现了该院深入贯彻最高检数字检察战略部署,将模型应用作为驱动检察工作现代化的“新引擎”,“用模”攻坚行动的制定推动模型深入实战,要求检察干警人人会用模型、善用模型。本次展示会,正是对阶段性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
淮安市takse6信息技术部主任罗飞在点评中对该院积极探索数字检察给予充分肯定,深刻阐释了大数据法律监督的战略意义,强调要深化模型应用,推动监督成果向类案治理、系统治理升级,让模型真正成为提升法律监督质效的“倍增器”,同时筑牢数据安全防线,确保技术创新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构当今社会,检察工作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既是对检察人员专业能力的深度考验,更是一场检察初心与数字技术共生互促的现实之问。”展示会尾声,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庆国以“勇敢面对AI时代”为主题发表讲话,细致介绍了该院深化“用模”攻坚行动的规划部署,强调要持续推动AI与检察办案深度融合,把检察人员从重复机械性司法工作中解放出来,释放“人机协同”的乘数效应,更好地履行检察职能,服务社会和发展大局。
“创新是数字检察发展的灵魂,实效是衡量工作价值的标尺。”刘庆国号召全院干警,要继续以“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为指引,在数字技术与法律监督深度融合的赛道上奋勇前行,不断探索新模式、新路径,让数字检察的“新质生产力”为检察工作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淮阴检察的智慧和力量,奏响创新与实效交织的华彩乐章。
如今在淮阴检察,“用数据思考”已融入日常办案的每个环节。他们自主研发“反洗钱线索发现监督模型”,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他们运用“汽修企业危险废物不当处置类案监督模型”开展法律监督,有效解决辖区汽修行业危险废物非法贮存、转移、处置中存在的隐患;他们用“残疾人证申领及两项补贴法律监督模型”保障特殊群体合法权益……这场由数字技术引发的检察变革,正让公平正义以更高效、更透明的方式抵达群众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