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se69

听新闻
放大镜
江苏检察网 > 要闻 > 正文
“法治大篷车”驶入千家万户 群众在家门口即享多元法律服务
2025-08-07 09:05:0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没想到,邻居占用公共空间堆放杂物这一困扰我多年的事,今天当场就解决了。”赵大姐激动地说。

今年5月,安徽省阜南县司法局在田集镇开展“法治大篷车”活动时,现场解决了赵大姐遇到的相邻权纠纷。

“法治大篷车”是法治惠民的活动载体、多元融合的法律服务平台,集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功能于一体,让企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惠多元的公共法律服务。

近年来,安徽、广西、湖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政法机关纷纷推出以“法治大篷车”为载体的各项活动,通过“送法上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温暖,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普法宣传进万家

安徽省阜南县是农业大县,是农民工输出地,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为破解基层普法覆盖不足、形式单一的痛点,当地司法局推出“法治大篷车”活动。

阜南县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股股长朱桃桃告诉《法治日报》记者,通过“文艺+宣讲+服务”模式,“法治大篷车”活动将法律知识以淮河琴书、嗨子戏等乡土文化形式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乡音俚语,并结合法律咨询、现场服务,实现“送法上门”。

记者了解到,阜南县“法治大篷车”活动以法治文艺演出为主、案例宣讲为辅,穿插法律知识有奖问答互动环节,偶尔也会采取“大篷车+直播”模式,通过微信等平台同步直播活动现场,参与者最多时高达12.27万人次。

据朱桃桃介绍,截至2025年6月,阜南县累计开展“法治大篷车”活动186场,覆盖全县28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惠及群众超14.13万人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法治文创产品超13万份。

6月16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龙邦口岸热闹非凡,2025年广西“民族法治大篷车边疆行”系列普法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丝路法治·商道共赢”涉外企业普法文艺秀在此盛大开幕。

本次活动由广西司法厅主办,百色市司法局等9家单位承办,河池市司法局等多家单位协办。活动借助广西普法抖音平台进行全程线上直播,实时在线观看人数高达1.2万人,标志着广西边境地区普法宣传工作正式开启“线上+线下”融合推进的全新阶段。

“丝路法治·商道共赢”“边地弦歌法意·法治薪火耀山河”“法治护航民族团结 同心共筑边疆防线”……今年6月,广西司法厅以“法治大篷车”为载体,为辖区群众带来多场趣味普法活动。

法律服务到身边

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法治大篷车”活动有另一个称呼——“公共法律服务大篷车”。

武昌区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王贞敏告诉记者,该区集聚普法、法援、调解等,联动辖区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让大篷车驶入千家万户,深受企业群众欢迎。“前几天还有企业和我联系,问大篷车什么时候开过去,他们都等不及了。”王贞敏说。

据了解,武昌区司法局现已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大篷车”活动的标准化服务机制,实现企业群众点单、职能部门接单、服务平台送单、事后回访评单等工作运行机制,各环节无缝衔接、环环相扣。

“活动的服务类型并非一成不变,我们会根据群众需求,及时调整活动方案,精准匹配群众需求,有力提升活动质效。”王贞敏介绍说,每场活动的具体开展形式也都会依据受众的需求进行调整,通过与行政部门、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构建完善的法律服务网络。

自2022年以来,武昌区司法局累计开展相关活动110余场,先后有50余家职能部门主动参与,发动全区普法讲师团、社区法律顾问、社区“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等4000余人次。

“下一步,我们还会升级服务模式,并定期评估服务效果,根据群众反馈及时调整服务内容与方式。”谈及未来,武昌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干劲十足。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素有“塞外江南”的美誉,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火热,群众对相关法律知识的需求越发强烈。牡丹江市司法局聚焦乡村振兴,升级法律服务,在2025年创建“公共法律服务大篷车”服务品牌。

牡丹江市司法局副局长王剑峰告诉记者,该局在全省率先开展“法治大篷车”进乡村活动,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团队采取“专题讲座+一对一互动”的方式,为老年人、农民工等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法律服务。

“为落实省司法厅‘公法伴游·四季无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机制,我们正积极探索‘法治+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将‘法治大篷车’开进‘网红小镇’,以‘旅法沙龙’形式与横道河子镇的30名民宿经营者面对面交流,全程免费提供‘全方位’‘点单式’法律服务。”王剑峰说。

纠纷化解在萌芽

“赶着集就把问题给解决了,不用再跑远路,真是方便。”正在赶集的李大妈称赞道。

这是今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司法局举办的“法治大篷车”活动现场的一幕。

达拉特旗司法局副局长王芳告诉记者,每年7月到8月农闲时期,该局都会高频开展“法治大篷车”活动,为确保服务全覆盖,服务频次还会根据人口密度、需求程度进行动态调整。

达拉特旗地域广阔且农牧区分散,传统固定式法律服务难以覆盖偏远乡村。为破解群众“找法难”“问法远”的困境,达拉特旗司法局于2023年创新推出“法治大篷车”这一流动服务模式,今年已是集中开展这一活动的第三年。

“现场发现适合当场调解的纠纷,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或者司法所工作人员会及时介入,就地进行调解。争取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王芳说。

“法治大篷车”变身基层矛盾纠纷的“移动调解室”和“灭火器”,大量婚姻家庭、土地草牧场、民间借贷等纠纷在现场或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调解或引导,减少了信访和诉讼增量,维护了基层和谐稳定。

“群众对我们的‘法治大篷车’活动赞不绝口,纷纷表示希望大篷车能来得更勤一些。”王芳说,下一步,达拉特旗司法局会结合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将“法治大篷车”发展成有效延伸和补充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的载体,引导群众就近获取法律服务。

“法治大篷车”的车轮碾过城乡的大街小巷,留下了法律的足迹,也在群众心里播下了法治的种子。

各地通过“法治大篷车”这一流动的“法治堡垒”,让法律从条文走向生活,不仅增强了群众的法治意识,打通了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为社会注入了崇德尚法、和谐有序的新活力。

作者:蔡长春 屈昱慧  编辑: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