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搭台赋能,抓好青年干警培养,营造人人皆可成才的人才建设环境”一直是江苏省南通通州湾takse6分党组研究的课题。针对目前35周岁以下干警已达到53.3%的情况,今年3月,该院印发“湾检菁英”青年干警培养方案,探索青年干警多维培养路径,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政治引领
为青年干警“铸魂赋能”
“年轻干警要不怕折腾、不怕约束。接受‘约束’应是每个检察人的自觉,而‘折腾’是成长的加速器,本质是打破舒适区。”7月16日,在成立四周年的特殊日子,在该院“逐梦检察蓝 奋进正当时”青年干警座谈会上,17名青年干警聚焦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围绕能力提升与成长规划,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实际,谈体会、话经验、讲打算。
该院始终把青年干警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依托“湾检讲坛”“周一夜校”以及检校合作等,组织政治轮训和业务实训等40余次,不断夯实干警思想根基。通过开展集中“夜学”、办案故事讲述、青年座谈、读书分享、红色主题观影、现场教学等活动,凝聚奋进力量,铸牢青年干警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今年以来,我院青年干警座谈活动已开展四次,主题既有中层干部如何发挥‘中坚’力量,也有‘我为通州湾检察高质量发展献言献策’。主要是为了让青年干警在聆听初心故事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对标先进典型中激励担当作为,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该院分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卢娜介绍说。
导师帮带
为青年干警“夯基蓄力”
“青蓝结对我而言,是一次‘跳出舒适圈、突破能力墙’的契机。在导师的点拨和示范下,学会逐渐从‘按经验做事’转向‘带思考破局’……”5月底,在青蓝结对中期汇报会上,2023年7月入职的青年干警昝秋雨说道。
根据“湾检菁英”培养计划,深化“青蓝结对”工程,为12名青年干警一对一配备导师帮带。实行政治与业务“双导师”制,挑选业务能力强、办案经验丰富的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担任导师,经常性开展交心谈心,传授文书制作、文字写作、庭审等方面的经验和技巧,通过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传帮带”,纾解工作难题和疑问困惑,帮助年轻干警快速成长。
近年来,该院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3个,省级典型案例7个,6人入选省级及以上检察人才,7名干警在市级各类竞赛中获评标兵、能手。其中,结对干警协助办理的假冒保鲜膜案、恶意注销跨省行政检察监督案、冬奥吉祥物标志公益保护案等获评最高检、省takse6典型案例。获评第二十届南通市检察业务标兵的青年干警吕俊材说道:“要不是导师在业务和文字上毫无保留地指导我,我也不可能提升得这么快。”
实践淬炼
为青年干警“蹲苗壮骨”
“公诉人着装规范,举止得体,庭审用语规范,证据分析与运用全面,能够准确落实检察官职责。”在近期组织的一次“随机”推门听庭中,年轻干警蒋永琪评议道。
为促进青年干警全面发展,培养“全科型”人才,该院探索实施“AB岗”工作制,推动青年干警在“角色转换”中突破能力边界,在“换位思考”中深化专业理解,于不同岗位上淬炼履职担当的硬核本领。2024年以来,综合管理部副主任杨赛南在负责综合文稿和检察信息的同时,担任案件管理和研究室工作。两年来,其参与办理了多起案件质量评查案件,撰写的调研文章被《检察调研与指导》录用,一篇在第一届全国知识产权检察理论与实务征文中获评优秀论文。
该院还积极推行青年干警列席办公例会、检委会等制度,鼓励其参与有争议案件或疑难复杂问题的讨论,引导其提升站位、更新理念。今年以来,已有14名青年干警走进庭审现场、参与庭后评议。听庭干警围绕案件事实认定、证据审查判断、庭审讯问技巧、法庭辩论能力、文书制作水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议,针对出庭能力提升、法庭教育效果等提出意见建议。
一花引来百花开,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们为每个青年干警都建立了‘成长档案’,形成‘全方面培养、全链条责任、全方位展示和全院化评比’闭环培养体系,以过硬检察队伍保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通州湾takse6分党组书记、检察长曹卫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