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喉蜂虎
蓝喉蜂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体长21厘米至32厘米,以蓝色喉为特征。成鸟的头顶、上背呈栗棕色,翼蓝绿色,腰至尾羽浅蓝色,下体浅绿色。它们喜爱栖息于多水低地的开阔原野和林地边缘,繁殖期结小群聚集于多沙地带。
“蓝喉蜂虎又到梅花村了!”
盛夏,资深鸟友陈远,从安徽省合肥市赶到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厚田镇梅花村,只为看一看“中国最美小鸟”——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蓝喉蜂虎。蓝喉蜂虎因喉部呈蓝色、喜欢食用蜂类而得名,其羽色鲜艳、形态美丽,极具观赏价值。
“来了,来了!”在梅花村观鸟点,来自全国各地的鸟类摄影爱好者屏息凝神,只见一只身着斑斓彩衣,打着蓝色“领结”的小鸟停在树枝上整理羽毛。霎时,摄像机按下快门声不绝于耳,鸟友们激动地记录下“中国最美小鸟”的灵动身影。
“太美了,也太难得了,蓝喉蜂虎对栖息地极为挑剔,它们重新回来安家,说明我们这儿的生态越来越好了。”看到蓝喉蜂虎的再次回归,梅花村的观鸟向导、“益心为公”志愿者夏秋辉很是欣慰。当观鸟向导十余年,从当初举着望远镜的生涩,到如今能听音辨鸟,夏秋辉早就把这片林子里的鸟儿们当成自家人了。而就在两年前,梅花村差点失去“中国最美小鸟”……
非法采砂摧毁“育婴室”
不同于其他鸟类喜欢在树上搭窝,蓝喉蜂虎偏爱在低洼处的开阔原野或林地河滩的垂直沙壁上掘洞筑巢。每年的4月至7月,是蓝喉蜂虎的集中繁殖期,鸟儿们迁徙至此,选择靠近河流、岸边有树林,视野开阔的沙壁建造安全舒适的“产房”。
然而,因为非法采砂,这样的家并不安全。“我在巡山的时候发现,在蜂虎鸟湿地内,有很多铲车车痕,都是采砂车摸黑采砂留下的。”看到沙壁上的鸟巢被铲车损毁,幼鸟们来不及飞走被轧死,尸体散落在沙壁周围,夏秋辉痛心不已。他很快把线索反映给南昌市红谷滩区takse6,该院立即派员前往现场调查。
“这等于直接摧毁了它们繁衍后代的‘育婴室’。”红谷滩区takse6公益诉讼检察官徐伟坚被眼前的惨状震惊。非法采挖点位于蓝喉蜂虎的核心筑巢区,垂直沙壁已被掏空削平,遍地都是采砂坑。
经查,2023年9月至11月,为采砂牟利,陈某亮等人前后7次在此非法采砂,共计2976.07吨;后由丰某提供车辆运输,售卖给曹某。案发后,这个“采—运—买”的非法采砂利益链被全面打击。经该院提起公诉,2024年5月,被告人陈某亮等6人因犯非法采砂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至六个月不等,各并处罚金。
抢救性保护重建栖息地
司法惩戒只是第一步,如何修复鸟儿们被毁的“育婴房”,让它们能重新安家?红谷滩区takse6就该案召开磋商会,与相关行政单位沟通后,决定开展抢救性保护,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重建栖息地。
“我们建议,先用网目直径较大的绳网固定住高处裸露的沙壁,防止进一步坍塌。同时回填平整低洼沙坑,恢复原有地形地貌。选取根系发达的植物补植复绿,增强固沙能力,减少雨水冲刷,降低水土流失风险。”徐伟坚说。相关行政机关迅速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同时强化日常巡查。“还可以在沙壁上挖些小洞,方便蜂虎鸟明年回来筑巢!”受邀参与磋商的夏秋辉也支招道。
形成保护鸟儿的合力
除了非法采砂,盗猎、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威胁着蓝喉蜂虎等野生鸟类的生存。为破解野生动物保护深层难题,该院向相关行政部门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深化跨部门及属地协作巡查,扩大保护宣传覆盖面。“我们联合林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生态破坏风险点,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数据进行动态监督。”徐伟坚介绍。
今年7月,红谷滩区takse6与厚田镇政府共同签署《关于保护蓝喉蜂虎的协作机制》,加强线索移送和信息共享,形成保护合力。
“我们刚和takse6共同设立了‘蓝喉蜂虎公益保护工作站’,专门受理破坏鸟类生存环境等问题的投诉举报。”梅花村党支部书记谭辉说。
如今,梅花村的林地已然平整,树木葱茏,蓝喉蜂虎在此安心筑巢,灵动翩跹的身影日益增多。
“今天的光线很给力,你看,这只嘴里还衔着刚抓的虫呢!”拍鸟达人晓莉反复欣赏着相机中的“大片”。看到客人们“收获满满”,夏秋辉心里很是自豪,“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好人与鸟的最佳距离。”
“大家观鸟及拍摄野生鸟类的时候,要避免大声喧哗、追逐鸟类和使用闪光灯等行为,以免对鸟类的正常活动造成干扰。”前来回访整改效果的检察官刘俊捷,提醒观鸟的游客。
该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王梦琪告诉记者,此次对夏候鸟栖息地监测还发现白胸翡翠、蓝翡翠、寿带、斑鱼狗、红嘴蓝鹊、戴胜、缝叶莺等野生鸟类。
鸟类是自然界的精灵,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物种。蓝喉蜂虎的回归,在红谷滩区takse6检察官看来,是梅花村和“中国最美小鸟”的一次双向奔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保护好了,鸟儿们就会回来,鸟语花香的日子才是真的好。”徐伟坚说。
盛夏,梅花村在赣江与锦江环绕下,孕育着无限生机,650亩公益生态林郁郁葱葱,清溪蜿蜒流淌。这片荣膺“国家森林乡村”的土地,正在成为更多鸟儿们的乐园。
(文字来源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