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转让生纷争
检察和解破坚冰
……
“多亏检察官帮忙调解,现在公司订单不断增长,大伙儿正加班赶工呢!”近日,江苏省响水县takse69 检察官回访响水县振强公司(化名)时,看到车间一派繁忙景象。公司负责人张某某热情介绍着摆脱四年诉累后的新气象。
这一转变,源于该院“与民同心·和合共享”民事检察和解引导中心促成的一纸和解协议。在检察官的努力下,两家民营企业终于放下争端,走出四年的诉累,安心投入生产经营。
债权转让生纷争 四年诉讼陷困局
振强公司是江阴市某科技公司(化名)在当地的经销商。2019年4月,因科技公司欠江阴市川源公司(化名)155万元工程款,三方达成债权转让协议,科技公司将振强公司所欠155万余元债权转让给川源公司。振强公司质疑协议签名及公章真实性,拒绝付款。
2020年3月,川源公司诉至江阴市法院,法院判决振强公司履行付款义务。振强公司不服判决,却并未上诉或申请再审,后因无可供执行财产,法院终结本次执行并对公司发出限制消费令。
2020年底至2021年初,为收缩投资规模,振强公司股东张某某、周某、王某等四人在没有通知债权人川源公司的情况下,分别减资700万元至550万元不等。川源公司得知后,于2023年9月起诉至响水县人民法院,请求上述股东在减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获法院支持。
振强公司四名股东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二审、再审均未获支持。
检察监督明是非 实质解纷寻出路
2025年3月,振强公司股东向响水县takse69 申请民事检察监督。案件受理后,承办检察官通过调阅卷宗、走访核实等方式展开调查。
“我们公司压根不欠川源公司的钱,债权转让协议是无效的!现在资金周转困难,实在是没钱还。”“有三家公司的盖章还有法定代表人签名,债权转让协议肯定合法有效的!工人们还等着这笔钱发工资呢。”在检察官调查时,振强公司股东与川源公司代理人各执一词,双方互不相让。
检察官经审查发现,现有证据表明债权转让协议合法有效;振强公司减资未依法通知债权人,侵害债权,应担责;法院判决也并无不当。响水县takse69 遂依法作出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
然而,案结事未了。检察官了解到,双方因多年诉讼已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企业经营深受影响。如何实质性化解矛盾、助力企业脱困,成为检察官必须解答的“难题”。
检察和解破坚冰 握手言和促发展
为解企业困局,检察官主动对接法院执行法官,召集双方商讨和解。
“不是不想还,实在是资金困难。”检察官采用“背靠背”方式,分头疏导:一方面释法说理,阐明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的法律风险;另一方面设身处地,劝导履行义务方能专注经营。随后组织“面对面”沟通,弥合分歧。
经过检察官的不懈努力,6月17日,振强公司股东同意向川源公司支付174万元,并达成分期还款的一致意见。事后,振强公司向takse6撤回监督申请,川源公司向法院撤回执行申请,解除被执行人“限高”等执行措施。双方从起初的“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矛盾纠纷得以实质性化解,两家企业得以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若机械处理监督申请重启诉讼,只会加重诉累、推高债务。”该案承办检察官介绍,通过细心审查、真诚沟通、耐心调解,促成和解,既解“法结”又化“心结”,实现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统一。
民事检察和解作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检察实践,既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的抓手,也是办理民事诉讼监督案件的方式。近年来,响水县takse69 积极打造“与民同心·和合共享”品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检察履职实现各方当事人都能满意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