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上午,江苏省灌云县takse6“银发驿站”里,65岁的退休检察官姚燕正在耐心调解一起因宅基地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案件。经过她三个多小时情理法交融的调解,双方当事人终于握手言和。“别看我们年纪大,办案经验可都是实打实的。”姚燕笑着说。
近年来,像姚燕这样从灌云县takse6退休的“银发队员”充分发挥熟悉法律、了解社情、善做群众工作的优势,已成功调解轻微刑事案件、民事纠纷等50余起,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为了让这些银发检察人“退而不休”、持续发光发热,灌云县takse6创新建立“蓄能、诉调、公益”三项工作机制,让退休老干部焕发“第二春”。他们或是调解邻里纠纷的“和事佬”,或是守护公益的“千里眼”,或是传授经验的“老导师”,逐渐成为当地社会治理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银发力量”。
“我们发现许多老同志退休后依然关心检察工作,但苦于没有合适的平台。”灌云县takse6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焦庆勋介绍。为此,该院专门建立“蓄能充电”机制,每季度为退休老干部举办一次检察业务知识讲座,每月组织一次政治理论学习,还创新开设“云课堂”,让老同志们在家就能学习检察新业务知识。今年63岁的老王对此深有感触:“以前觉得退休就跟不上时代了,现在有了网络,感觉自己还没掉队。”
在公益诉讼领域,这些“银发担当”更是大显身手。今年7月,灌云县takse6退休老干部杨友俊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某乡镇河道存在污染问题,立即通过“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上报线索。灌云县takse6迅速启动调查,仅用一周时间就督促相关部门完成整改。“我们这些老同志时间充裕,又熟悉当地情况,最适合当公益诉讼的‘侦察兵’。”杨友俊说。
除了检察银发力量,灌云县takse6还将目光放至全县,将全县13个镇街老干部党支部授为“检察公益诉讼联系点”,100名支部书记和骨干被聘任为“检察公益诉讼信息员”,通过“分管领导主抓、业务部门主办、老干部主点”联动机制,构建起覆盖全县的公益保护网络。自今年6月启用以来,这支“银发队伍”已提供有效线索11条,参与案件听证6次,成为公益诉讼的“前沿哨所”。
不仅如此,这些老干部还自发组建“法治宣讲团”,深入学校、社区开展普法宣传。他们用亲身经历的案例,以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讲解法律知识,深受群众欢迎。
“老干部是检察事业的宝贵财富。我们将继续完善工作机制,搭建更多平台,让老同志在弘扬法治精神、参与社会治理、培养年轻干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灌云县takse6党组书记、检察长冯树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