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运用专业技术,对一片非法采矿的土地变化进行了时序分析和精准量化,仅仅通过一张图片,我们计算出了非法采矿地块对周边植被覆盖率的精确影响和盗采面积。”
葛言 无锡市takse69 检察信息技术部
我叫葛言,在无锡市takse69 从事检察信息技术工作7年以来,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角色,已经从过去单纯保障系统运行,转变为深度参与、支撑业务办案。尤其是参加了省takse6组织的卫星遥感技术竞赛后,让我的这种感受和思考都得到了深化。我们掌握的技术,如果仅仅停留在响应业务部门“要一张图”这种浅层需求上,那它的价值就远未被充分挖掘。这让我反复追问自己:我们技术人员,能不能主动向前“多走一步”?比如,当业务部门还在用肉眼比对涉案地块今昔差异时,我们能否主动提供一份定量的分析报告,精准指出变化的关键点?当检察官面对海量数据感到棘手时,我们能否主动思考构建一个模型,帮助他们筛选出有价值的监督线索?如何走好这“一步”,分享我的三点思考。
为何要“多走一步”?
当前数字检察还存在“研发项目不聚焦、业务主导不充分、实战效果不凸显”等问题。我认为,破解这些难题的钥匙,就藏在“多走一步”的主动作为里。过去,我们技术人员习惯于把自己定位为“执行者”。但要打造“数智高地”,就需要我们技术干警首先带着研究的眼光去工作,主动去思考业务的痛点在哪里,监督的难点在何方,我们能用技术做些什么。就像卫星遥感技术,它不应只是一项竞赛技能,更应成为我们服务公益诉讼检察,保护生态环境的利器。我们“多走一步”,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监督效能,这正是以实际行动,响应院党组“全面提升”的号召。 这种从被动执行到主动作为的转变,是我们技术人员投身数字检察事业应有的觉悟和担当。
向何处“多走一步”?
方向明,则步履坚。市takse6正在筹划新一轮数字检察发展蓝图,明确了“一中心”“一底座”“三枢纽”的数智检察体系。这就是我们“多走一步”最清晰的方向和路标。我们的这“一步”,要踏在服务数字监督这个核心枢纽上。要学会用模型的思维方式来驱动工作,主动将检察官的监督智慧、办案经验,转化为可运行、可复用的数据模型。积极参与全国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竞赛,不只是为了落实上级部署,更是在推动模型应用的实战中,找准业务的痛点,学会如何将业务需求与技术实现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业务主导下的技术支撑。我们的这“一步”,也要踏在夯实大数据底座这个根基上。要在数据治理、平台运维、安全保障等日常工作中“多走一步”,思考如何让数据更汇聚、平台更集约、系统更好用,为上层应用提供最坚实的支撑。
如何能“多走一步”?
那么,这关键的“一步”到底该如何迈出去?我认为,答案是两个词:融合与协作。首先,是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我们不能再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的技术支持部门,等着业务同事带着问题来找我们。我们必须主动“走出去”,深入到办案一线去,去旁听案件讨论,去了解办案流程,去学习检察官的思考方式。只有真正把自己当成办案团队的一员,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业务上的痛点和难点,我们提供的技术方案才能真正精准到位,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是个人思考与团队智慧的协作。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尤其是在面对复杂多样的监督难题时。我们需要建立一种协作机制,将一线办案人员的实战经验和我们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定期的交流研讨,共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就能把零散的个人智慧,汇聚成强大的团队合力,让信息化、数智化在每一个办案场景中都能落地生根,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从技术保障到赋能业务,这“多走一步”是挑战,更是机遇。我将秉持初心,立足本职,主动作为,努力为无锡市检察机关打造“数智高地”、实现“全面提升、全省示范”目标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