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实施以来,江苏省海安市takse6紧扣检察职能,立足基层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普法工作模式,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检察力量。
紧扣检察职能
打造“专业+精准”普法品牌
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优势,围绕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精准定位普法重点,打造特色普法品牌。在刑事检察领域,针对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犯罪,组建“反诈宣讲团”,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开展专题普法讲座。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详细讲解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段、防范要点,帮助群众提高识骗防骗能力。共累计举办“点单式”普法讲座350余场,覆盖群众2万余人次。
在公益诉讼检察方面,聚焦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领域,推出“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系列普法活动。通过发布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拍摄普法短视频等方式,利用“检格+网格”向社会公众普及公益诉讼法律知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公益保护。同时,建立公益损害线索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群众发现身边的公益损害问题及时向检察机关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公共利益的良好氛围。
创新普法载体
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普法矩阵
为适应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积极创新普法载体,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普法矩阵。线上,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打造“指尖上的普法课堂”。定期发布法治微课堂、典型案例解读、普法微视频等内容,以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形式吸引群众关注。开展的云端开放日,融入网络直播的方式,邀请全市中小学师生及家长“云游”takse6,参与法治课互动,直播点赞量超七万。
线下,积极打造沉浸式普法体验空间。建设法治教育基地、检察开放日活动场所等,通过设置案例展示区、模拟法庭、互动体验区等功能区域,让群众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习法律知识。同时,组织开展“法律集市”“VR互动体验”等特色普法形式,将普法宣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聚焦重点群体
实施“分类+定制”精准普法服务
针对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和特点,实施分类普法、精准普法。秉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持续深化“法治进校园”活动,选派优秀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同时,不断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支持体系,联合教体局、妇联、团委等部门,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和权益保护工作。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开展“送法入万户”活动。针对农村常见的土地纠纷、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问题,组织检察官深入农村,通过以案释法、现场调解等方式,让法律知识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提升村民运用法律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定期安排检察官进村部开展法律服务,以法治力量规范乡村事务、化解矛盾纠纷,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法治动能。